close
政府層面的認同、鼓勵,市場層面的追逐、歷練,觀眾層面的擁抱、喜愛,都給互聯網文藝作品以巨大的魅力展示空間,這標志著互聯網文藝無論在創作還是消費領域, 都進入相對成熟的時期。
作者:韓浩月
韓浩月 資深文化評論人
《瑯琊榜》是繼《甄嬛傳》之後,最有資格被稱為“現象級”的電視劇,觀眾談論著梅長蘇、蕭景琰,後知後覺的人開始“補看”,社交媒體上有關這部劇的信息閱讀量數以十億計。在劇火瞭之後,關於該劇的原著作者、制片人、出品公司等相關信息,都成為引人關註的新聞。
封建王朝,武官當政是悲劇,文人當政則被寄予瞭許多理想化的想象。梅長蘇在《瑯琊榜》裡成為肩負這種理想化想象的載體,所以,盡管他在宮廷暗戰中心狠手辣、屢屢得手,觀眾也隻會覺得痛快而非驚訝。因此,《瑯琊榜》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部大獲成功的《甄嬛傳》,梅長蘇可以視為男版“嬛嬛”。《瑯琊榜》裡的愛是隱忍、富有犧牲精神的,恨是持久冰冷的,善是低調綿長的,惡是焚心碎骨的……這幾種情感,普通觀眾均能找到共鳴,觀看時總忍不住有唏噓之情。
《瑯琊榜》被標榜為一部正劇。的確,在這部劇裡,情節設置符合邏輯,角色表演厚重有力,沒有狗血設計,沒有無厘頭場景。它的“正劇范兒”還來自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認知與使用,對原著文學成分的吸收與發揚。它的“復仇”元素,高度迎合“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”的民間價值觀,股份有限公司登記程序它的“忠誠”理念,也與當下“唯利是圖”的社會大環境形成鮮明對比。
以往的正劇,多給人以正襟危坐的感覺,多少也有些保守和迂腐的元素,但《瑯琊榜》卻突破瞭“正劇”這一說法天生自帶的束縛,用靈活的創作技巧,使得這部劇輕靈有加,具有很高的觀賞性。此外,它采用新的表現形式與手申請公司費用法,但在敘事上卻保留瞭傳統電視劇的優勢,從容不迫,劇情都是幹貨,沒有註水嫌疑。
按照流行的說法,《瑯琊榜》是一部標準的“大IP”改編作品。它的原著小說,在近10年前就已經在網絡上發表,擁有瞭批量長期追隨的讀者。經由出版社出版成書後,紙書繼續延伸著小說的閱讀價值,在出品方購得電視劇改編版權後,采取瞭慎重的處理方式,沒有急於求成,而是三年磨一劍,打磨出瞭這部優質的電視劇。可以說,《瑯琊榜》是優質網絡小說與成熟電視劇工業生產的一次上佳配合。
自網絡文學商業化以來,已經誕生瞭數量不少的話題電影和高收視率電視劇,網絡小說也成為影視創意的重要源頭。對於網絡小說“大IP”頻繁被改編,輿論一直喜憂參半,一方面網絡文學為影視註入瞭豐富的想象力和鮮活的語言,另一方面,急功近利的制作者“殺雞取卵”,采取粗糙復制的方式把“大IP”轉化為影視快消台中注?公司品拿到市場上賺錢。
這也是為什麼觀眾總是能輕易從那些“大IP”改編作品身上發現毛病與缺憾的原因。網絡文學本身就泥沙俱下,就算裡面的精品,也存在諸多缺陷。影視作品又完全不同於小說作品,簡單的轉化會放大原著的缺點,但精心的改編卻既能發揮原著精髓又能修正原著不足,讓一個所謂的“IP”,在集體智慧的創作中,實現完美化。《瑯琊榜》就是這樣的一部代表作。
不過,《瑯琊榜》的大熱,也標志著互聯網文藝進入瞭成熟期。通過這幾年火熱的改編,制作者與創作者積累瞭財富的同時也收獲瞭經驗。固然還有大量的從業者在從事著浮躁的跟風生產,但真正有實力的公司與制作人,開始意識到濫用“大IP”對行業形態造成的破壞。像《甄嬛傳》、《瑯琊榜》這樣改編一部成功一部,才是“大IP”的最好結果。
政府層面的認同、鼓勵,市場層面的追逐、歷練,觀眾層面的擁抱、喜愛,都給互聯網文藝作品以巨大的魅力展示空間,這標志著互聯網文藝無論在創作還是消費領域, 都進入相對成熟的時期,在將優質互聯網文藝作品產品的鏈條上,所有相關方都能獲得利益,文化市場的繁榮,互聯網文藝的主力軍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。
http://opinion.china.com.cn/opinion_20_139120.html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